云南茶叶随农夫山泉飘香欧博体育平台更远——农夫山泉捐赠景东茶叶初制加工厂

  新闻资讯     |      2025-04-01 08:56

  3月31日,云南茶园进入明前茶采摘的冲刺阶段。这一天,欧博体育入口晨雾未散的无量山麓,茶农手落茶起,一芽两叶的新鲜茶叶被装进竹篾筐,等待入厂初制;无量山脚下的景东彝族自治县迎来农夫山泉茶叶初制加工厂捐赠,十里八乡齐聚安定镇,见证“千年茶乡”的产业跃迁;这一天,成为了云南新茶季的缩影。

  从捐赠现代化茶厂这粒嵌入茶乡的“产业芯片”透视,农夫山泉自茶园到灌装厂的垂直整合战略逐渐浮出。其中的工业标准化不仅将推动当地茶产业供给端升级,背后的产业链利益分配重构更将为乡村振兴激活内生动力,双轮驱动“千年茶乡”产业突围,助推云南茶产业这一重点高原特色农业在新茶季中再突破。

云南茶叶随农夫山泉飘香欧博体育平台更远——农夫山泉捐赠景东茶叶初制加工厂(图1)

  高山云雾出好茶。澜沧江在云南境内一路向南,与哀牢山和高黎贡山南端的山脉共同构成古茶树资源的密集分布区域,云南蜚声中外的古茶山均坐落于这“一流域两山脉”。除了南糯山、景迈山、布朗山等名茶山,云南还有许多种植了上千年的茶园。

  无量山北端,南涧彝族自治县公郎镇龙平村村民郑家催在晒场上翻动茶叶,身旁老式揉捻机的金属摩擦声在山谷间回响。“我们家有10亩茶园,春茶季每天手工炒制14个小时,卖出干茶每公斤毛利润不到4块钱。”经历了三代种茶历史的37岁彝族茶农,道出云南部分茶园发展的困境。

  市场转机出现在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赴滇开展业务扩张。2024年,农夫山泉用夏秋两个茶季进行试验,与云南南涧茶厂在特定标准要求的框架下,签订了60万公斤干茶收购订单。“夏秋茶卖不上价格,我们当地的茶农都选择在这个季节弃茶外出务工。农夫山泉的进入,让我们有了一条稳定的销售渠道,茶园的利用率和产能产值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南涧茶厂负责人周红海说。

  选定云南作为原料供应地之一,原料占据生产成本70%的农夫山泉,看中的不仅是云南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的地位,更是当地茶叶优良的品质。但是,当地多数茶园仍以传统晒青工艺制茶,缺少标准化生产流程,同时受限于季节影响和生产线短缺,导致干茶合格率较低,产能释放缓慢。在与农夫山泉去年的合作中,南涧茶厂只完成了不到一半的订单交付。

  农夫山泉近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去年公司茶饮料板块实现收入167.45亿元,东方树叶无糖茶增长迅速,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86%。面对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释放优质产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5座现代化捐赠厂房成为解决问题的抓手。2024年12月开始,农夫山泉投入超过1亿元,在普洱市景东县、思茅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和临沧市临翔区、云县5个茶叶资源丰富的地方,陆续捐建厂房,安装目前国内最高标准的茶叶初制加工生产线,单厂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了2万公斤,是一般初制厂的5倍以上。

  3月31日,景东茶厂捐赠仪式上,身着盛装的彝族群众用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羊皮舞与大帮腔欢迎新客人,他们身后矗立的现代标准化茶厂,将带来改变当地茶产业基因的变革。

  茶厂生产线上,一整套烘青毛茶生产设备包含了摊青、杀青、摊凉、揉捻、干燥、匀堆等多个加工环节,每个步骤无需人工搬运,实现鲜叶全流程零落地,茶叶质量安全得到保障。通过数字化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关键工艺参数,毛茶品质稳定性提高,风味合格率从传统工艺的52%提高到90%以上并趋于稳定,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当天,景东县茶仓茶业公司负责人刘虎成为捐赠茶厂的实际运营人。“近期,我们都在农夫山泉茶叶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如何使用智能化设备,让这套崭新的生产线发挥出最大效能。”刘虎对未来的茶产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受访时表示:“我们和捐赠双方是自由的。”这份自由体现在茶厂的捐赠不绑定任何强制交易,不产生任何兜底义务,也并非一次单纯的慈善行为。细究其中运用经济规律催生市场内生驱动力的设计,更像一张用细颗粒度编织的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之网。

  改变路径依赖。农夫山泉通过加入茶叶追溯、标准查验、品质检测等环节,制定收购价的波动周期。“在与茶农签订新一年合同时,我们会对过去一年的茶叶进行回顾,是否达到我们的标准,是否按照我们的要求管理茶园。茶农为我们提供稳定的供应源,我们会对该茶农的茶叶收购价实行梯度上涨调整。如未能按照要求种植,我们将降低收购价格。欧博体育入口”农夫山泉茶叶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实行波动收购价的目的,一方面可降低企业品质风险,另一方面可与茶农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益联结,推动茶农剥离从前重量不重标准的路径依赖,让茶叶品质实现逐年递增,茶农收入实现逐年增加。

  放开竞争准入。“首先我们要把自己放到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钟睒睒表示。从捐赠茶厂出来的茶叶产品并不归属于捐赠方,将是完全市场交易的状态,仍由价高者得,农夫山泉也将处在市场竞价的一环中。在这一设计上,农夫山泉希望通过放开竞争准入,让农民变成自由体,做产业的主人,拥有议价权;让经营者成为企业家,心思放在茶厂良性运作上,共同推动当地茶产业增值。

  提供更多机会与空间。无论是对运营主体从生产团队搭建、生产技术要点、生产流程梳理和风险管控等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和生产培训,还是拓展下游产业链以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农夫山泉都在以一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茶农真正获得成长的机会,让当地的茶产业升级焕发新的生命力。

  夕阳下的标准化厂房,彝族毕摩低声吟唱,与新设备的作业声交织成独特。“云南茶农缺的从来不是资源,而是机会。我们有义务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和空间。”民营企业农夫山泉正以其多年高度市场化的经验和模式,深度嵌入云南茶产业发展中,让标准茶仓在茶马古道上崛起,让自由茶农拥有更多机会,让云南茶叶随农夫山泉飘香更远。(云南日报 记者 /文 胡妤雅/图)